企业债地方债发行再提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望成投资焦点

作者:鲲鹏道合 2019-07-12 16:52:01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急需稳投资。企业债和地方债作为盘活中国经济“棋盘”的重要方式,今年以来,尤其是六七月份以来,发行规模持续加码。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有望提速,而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或将在下半年加速推进。业内指出,稳投资将成下半年经济发展主基调。

发债提速规模扩大

今年以来地方债和企业债密集发行,尤其是六七月份以来,债券发行速度明显加快。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信息,7月2-4日,连续三天,发改委核准同意了13只企业债发行,据粗略估计,总发行规模近750亿元。如此密集的发债,从6月份就已开始。自6月以来,发改委总计批复44家企业的发债申请,总规模超过2100亿元。

同时,进入6月份,地方债发行速度再次明显加快。今年上半年共发行672只地方债,发行规模达28491.33亿元,整个6月份,全国共发行183只地方债,发行规模达8995.51亿元,单月发行规模创今年以来新高。其中,在上半年最后一个工作日,6月28日单天北京市和江苏省共发行19只地方债,发行规模达1359亿元。

六七月债券发行速度的加快,应该是与稳增长稳投资有关。”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企业研究处处长刘兴国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总体上看上半年投资增长不如预期,基建、制造业投资增速低迷,远不如预期。为确保稳增长稳投资目标的实现,政府相关部门对适当加快债券发行提出了要求,这应该是推动债券发行加速的直接原因。

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著名经济学家、庐山国际智库-九江学院国际经济研究中心(筹)主任孙飞教授表示,从外部环境看,去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从内部来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流动性较为紧张,地方政府基建的内生需求较大,而发债成本低,较为便捷,能够应对这些问题的出现。

在知名财经评论员司徒正襟看来,地方债和企业债的增发,一个是公共产品服务市场化,一个是微观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都是中国金融市场自我变革和互联互通、促进国民经济活力的有效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研究员卞永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减税降费提速,通过发债来弥补一些地方的财政赤字,同时,目前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发债使得在建项目能够得以完成。此外,发行债券让地方政府的融资更加顺畅和完善。

多地密集推重大基建项目

不管是企业债还是地方债,从发债的用途来看,基建领域仍然是重头戏。6月上旬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文件,其中提到“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等内容。6月份以来,各地密集推出重大项目清单,投资额度动辄数千亿元至上万亿元不等。

企业债方面,今年上半年发改委集中批复了一批重大基建项目,多集中在公路与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与之配套,各地方发改委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广西、山东、安徽、湖南等多个省份密集发布新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涉及规模达数万亿元。种种信息也在暗示基建仍可能是未来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抓手。

卞永祖指出,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中国经济运行的稳定器,尤其是经济压力下行趋势下,更是充当着重要的托底作用。

司徒正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投资的持续发力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带来快速直接的投资回报。中短时间内能够直接带来相关行业就业和相关设备的采购,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双向增加是经济的一种刺激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传统的铁公基等基础设施外,包括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目前地方投资发力的重点。

记者注意到,上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较预期的9月份明显提前,业内指出,这将推动5G基站网络建设提速,进而带动上游产业链如PCB、射频等行业的高速发展。

以当前最为热门的5G建设为例,相关测试已进入第三阶段关键时期,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于试点城市进行了5G规模及预商用实验,设立开放实验室并开展垂直领域研究,涵盖了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冬奥、智慧医疗、智慧安防、5G车联网等众多5G创新领域。

司徒正襟表示,传统基建已趋于饱和,要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经济结构失衡。而传统基建的边际效用快速下降,急需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进行行业引领为相关行业提供政策支持及基础设施援助,企业将相应资金用于技术开发和市场拓展,实现行业竞争与市场规范的辩证统一。

孙飞也提醒道,5G目前还未商用,整个产业链还不成熟不完善,具备发债条件的企业可以发债,这体现了国家对高新技术的支持和鼓励,未来会成为一种趋势。

下半年投资有望提速加码

随着下半年后续相关项目的陆续落地,资金需求无疑会进一步增加,孙飞认为,除非遇到泡沫等特殊情况,否则会延续之前的政策,下半年发债规模或将进一步扩大。具体来看,因地方建设的需要,基建类仍是主流,同时新型基建类可能会异军突起。从区域上看,东中西部会是较为集中的区域,其中京津冀、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自贸区等经济区域会是热点投资区域。辽宁因经济走出谷底,下半年迎来投资的可能性加大。

司徒正襟说道,稳投资主要体现在投资领域和投资行业均符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要求,作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等“六稳”工作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稳经济增长。除了传统的交通、能源、地产等基建投资,多地政府还提出加快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作为稳投资的重要基石,交通、能源等传统基建仍是今年各地投资重点。

从发债规模来看,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提前下发1.39万亿元地方债、财政部提前下发2019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发展改革委集中批复多地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作为稳投资的重要保障。

司徒正襟表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债权、股权、股债结合、基金等多种形式配合,加快科创板注册制的研究和出台,统筹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各层次股权市场定位分工,充分利用好ppp项目的优势,打破旧有模式的“玻璃门”“弹簧门”,减少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在投资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附加条件,以实现地方政府债务改革和税制改革之后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

卞永祖说道,5G、人工智能等发展迅速,很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是未来中国政府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进而促进整个制造业的升级。从区域来看,未来基础建设投资更多会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刘兴国说道,随着债券资金募集到位,基建项目可能陆续开工,基建领域投资到位资金将加快增长。同时,下半年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制造业盈利预期会有所改善,将对制造业投资增速企稳回升构成利好。

(本文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作者:赵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