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新一重”扩投资,发改委剧透了重要信息

作者:鲲鹏道合 2021-02-01 14:10:04

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2021年首场新闻发布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全年经济增长2.3%,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020年我国疫情防控果断有效,重点围绕“六稳”“六保”出台了一揽子对冲政策,有利推动了经济的平稳运行。


比如,加大助企纾困政策力度,2020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1.5万亿元。通过营商环境的优化,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2020年全年新设市场主体2500万户左右,实现了逆势大幅增长。


“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了100万亿元,这意味着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更大的回旋余地。过去一年,广大市场主体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探索积累了应对风险挑战的经验,表现出了坚强的发展韧性。这些都是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所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司长严鹏程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


2020年我国经济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但是,当前经济稳定恢复仍然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局部地区仍存在散发或聚集性疫情,一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还面临困难,市场需求恢复受到一些制约,全球经济形势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等。


政策不会全面退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严鹏程透露,针对今年经济运行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他们也做了情景推演和应对准备,特别是经历了去年的极端压力测试,今年有能力、有条件巩固经济稳定恢复态势,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2021年会把握好政策时度效,确保经济稳定恢复态势,而不会出现“政策悬崖”。


“我们注意到,目前社会上有一些声音认为,2021年政策要全面退坡甚至是退出。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严鹏程直言。


严鹏程表示,今年的宏观政策,肯定会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实际需要相匹配,不会出现“急转弯”。下一步,会根据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做好政策进退之间的平衡,应对好各种不确定性。特别是,考虑到一些微观市场主体还将经历一段恢复期,一些中小微企业刚刚“大病初愈”,有的还没有完全恢复元气,宏观政策将继续保持必要的支持力度。


中国经济2020年之所以能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得益于疫情防控果断得当、宏观政策灵活有力、复工复产及时高效。疫情爆发之后,我国加大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实施了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是围绕“六保”出台了若干有针对性的举措,有力缓解或缓冲了疫情的影响。我国为应对疫情所采取的宏观政策相对较为温和,货币政策仍处于常规区间,正规政府债务率仍不高,为未来留有较大余地。


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不仅需要宏观政策,更需要改革创新。严鹏程指出,去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影响,我们加大了宏观政策对冲力度,特别是出台了一些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这对稳定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要看到,有些临时性、救急性的政策不能作为“长久之计”,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还是要在常态化政策环境下,更多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也为未来应对更加复杂局面留出政策空间。


严鹏程表示,今年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是有条件、有基础的。近几个月来,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一直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说明市场主体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


从市场机构预判来看,由于2020年较低的基数,2021年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恢复,加上世界经济也在逐渐走出低谷,2021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8%的较高水平,甚至到9%左右。


不过,低基数带来的高增速可能是数字假象,部分微观主体的日子可能并不好过;前期超常规政策如何平稳有序退出,也是一大考验。


提升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最终消费率仍然达到54.3%(最终消费/GDP比重),比资本形成占比高11.2个百分点,我国消费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不过,2020年各项宏观指标中,消费的恢复相对缓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相对较低。当前局部地区疫情,刚好赶上春节假期消费旺季,消费市场不可避免会受到扰动。


严鹏程表示,相比去年,我们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防控措施更加科学精准精细,这将有效降低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021年,围绕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开拓消费新增长点等,我们将精准加力施策,进一步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促进居民消费,首先要加大促进居民增收的力度。要通过稳定促进就业、完善社保、加大转移性支付、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等,稳步提升居民消费倾向和能力。要加强市场监管,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同时,要实施好更加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措施,为居民消费创造条件”,严鹏程表示。


2020年上半年不少人就业受到影响,疫情的突然来袭也影响了公众的风险认知和偏好,大家都加大了储蓄力度,居民消费意愿、消费率比较低。随着就业形势趋稳,居民收入相对有保障,未来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都在稳步回升。


据严鹏程介绍,2021年更具体的促消费举措还包括:


1.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鼓励限购城市适当增加号牌指标投放。

2.促进家电等保有量大的耐用消费品更新消费,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支持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推动家电消费更新升级。

3.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

4.推动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标准化、品牌化,大力增加高品质服务供给。

5.进一步培育零售新业态、“互联网+医疗健康”、数字文旅、在线教育、智能体育等新型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

6.大力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村产品和服务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产业化改造,引导现代服务向农村延伸拓展,提振农村消费等。


聚焦“两新一重”扩大有效投资


2020年为了对冲疫情负面影响,我国加大了基建投资力度,包括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主要用于地方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是推动经济平稳回升的重要因素。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投资增速逐月逐季回升向好,从4月份开始当月投资增速连续9个月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投资增长2.9%。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达18.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明确,2021年还将大力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发挥投资关键作用。


2020年为了对冲疫情负面影响,我国加大了基建投资力度,包括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主要用于地方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是推动经济平稳回升的重要因素。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投资增速逐月逐季回升向好,从4月份开始当月投资增速连续9个月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投资增长2.9%。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达18.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袁达表示,2021年要聚焦“两新一重”和短板弱项,扩大有效投资。具体而言,


1.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系统性布局,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2.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

3.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工程,积极推动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市郊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加强枢纽机场和中西部支线机场建设;实施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加快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4.补短板方面,加快补齐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科研设施、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


  • 参考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